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在湘全國人大代表、住湘全國政協委員和湖南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經濟大省的擔當,不僅是體量之大,更是格局之大、創新之大、情懷之大。要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在“一盤棋”中找準定位,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湖南貢獻。
向“新”而行,打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攻堅戰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如何激活創新基因、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各界面臨的共同課題。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為湖南向“新”而行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核心動力。”省科技廳黨組書記李志堅表示,省科技廳將大力推進以“1+2”國家實驗室體系、“4+4科創工程”為代表的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圍繞“4×4”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需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更有針對性地集聚創新人才和資源,組織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
實體經濟是產業創新的重要陣地。當前湖南正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4×4”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探索經濟增長的“第二曲線”。
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王衛安表示,要推動湘繡、湘瓷等傳統產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等優勢產業的含新量、含綠量、含智量,向新能源等領域拓展,向再制造、后服務和海外市場延伸;加強鏈群建設,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計算等新興產業;錨定與湖南契合的細分賽道,通過突破前沿技術、構建應用場景、強化“五首”政策等方式抓緊布局未來產業。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匯點,要推動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吳義強表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將積極對接湖南省“4×4”現代化產業體系和“4+4科創工程”建設,打造“林木良種培育”“木本糧油產業發展”等領域創新高地,加速科技成果在湘轉化。
破立并舉,以更深層次改革開放釋放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體量大,向前發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動力”“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不斷除障礙、增動能”。
高質量發展出題目,深化改革做文章。近年來,湖南持續對外釋放優化營商環境、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
制造名城株洲,以長株潭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為契機,加強園區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通過“一降一升”行動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落實“不刁難企業負面清單”,加速破除隱性壁壘。“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內卷式競爭的關鍵路徑。”全國人大代表,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恢清表示,株洲將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視同仁對待各種所有制企業’。衡陽將著力抓實三件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國人大代表,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健說,一是進一步凝聚共識,推動各級干部牢固樹立親清政商關系。二是大力協調金融機構突破成見為民營企業放貸降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三是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在全國首創企業“賦碼”保護機制的基礎上,繼續推行行政檢查訪企“碼上約”、入企“碼上記”、離企“碼上評”、助企“碼上答”,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推動湖南由“內陸腹地”向“開放高地”轉變,助力更多企業出海,制度型開放尤為關鍵。
“我們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更好推動湖南產品、技術、標準走出去。”湖南省商務廳廳長沈裕謀表示,要實施自貿區提升戰略,加強對RCEP、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研究,用好沿海地區開放門戶“跳板”功能,做好“借道開放”文章,高質量辦好中非經貿博覽會、建好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不斷拓展對非經貿合作新空間。
心懷“國之大者”,體察民之關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
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湖南區位優勢突出。湖南連南接北、承東啟西,“橫向”可聯動長三角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布局,“縱向”能協同京津冀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省委財經辦主任,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黃東紅表示,要以對接合作為重點融入國家重大戰略,以“一座城”理念推進長株潭一體化,全力推進“一廳一道一園一廊四張網”等標志性工程建設,引領構建完善“一核兩副三帶四區”聯動發展格局,推動湖南在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戰略中主動作為、協同聯動,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的對接,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2024年,湖南糧食產量創近9年新高,水稻面積、產量居全國第1位。“我們將堅守耕地紅線,突出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40萬畝以上,產量616億斤左右。”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副主委、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蘭定國說,湖南將以更大決心和力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保質保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高耕地質量;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快種業、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動扛穩糧食生產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業農村工作念茲在茲,令我深受感動。”全國人大代表、常德市臨澧縣四新崗鎮油菜種植大戶沈昌健表示,作為一名農民代表,將繼續圍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深入調研、建言獻策,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代表力量。
“湖南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幫扶處處長唐蓉說,今年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的最后一年,湖南將保持工作力度不減,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補基層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特別是要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幫扶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參與記者:余蓉 王銘俊 黃欣然 郭宸 王為薇 彭可心 鄭旋 胡盼盼 奉永成)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謝卓芳
編輯: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