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29日,美國欣欣教育基金會會長楊一青博士一行深入吉首市、花垣縣、永順縣等地的6所鄉村學校及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十八洞村,開展為期四天的教育資助項目回訪考察。此次調研聚焦信息化建設、閱讀資源配備、教育幫扶成果及僑文化交流,為深化教育公益合作注入新動能。湘西州僑聯相關負責人參加調研。
考察組先后走訪了吉首市社塘坡學校、河溪鎮中心小學,花垣縣民樂鎮中心小學、龍潭鎮中心小學,以及永順縣澤家鎮九年制學校、青坪鎮九年制學校。在每所學校,楊一青會長細致查看了信息化教學設備、計算機教室、圖書室等設施的運行情況,并與師生親切交流。
在花垣縣民樂鎮中心小學和龍潭鎮中心小學,基金會自2003年起持續資助的計算機室已成為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載體。楊一青現場觀摩了學生的編程實踐課,并表示,數字技術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關鍵工具,希望更多的教師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積極參加欣欣教育基金會組織的專業技術提升培訓課程。調研期間,基金會與各縣市教育部門、校方代表還舉行了多場座談會,重點探討鄉村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合作方向。
欣欣教育基金會自2002年進入湘西捐資助學,迄今已資助全州36所鄉村學校,累計投入資金超百萬元,惠及數萬名學生。楊一青表示,欣欣基金會將繼續與湘西州深化教育合作,持續擴大對鄉村教育的資助覆蓋,優化資源配置,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偏遠山區學生的教育需求,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結合湘西特色,探索民族文化與學科教育的融合路徑,支持開發本土化課程體系,并通過教師培訓、學術交流提升教育質量。
考察組還專程前往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花垣縣十八洞村,深入調研其以僑為“橋”推動文化傳播與鄉村振興的實踐經驗。在十八洞村精準扶貧主題陳列館,楊一青一行通過圖文展陳、實物展品及微黨課《精準扶貧從這里出發》,全面了解該村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的蝶變歷程。考察組還走進梨子寨,實地探訪村民石拔三家庭、十八洞苗繡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并與村民交流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傳承實踐。
此次回訪既是欣欣教育基金會二十年湘西助學歷程的縮影,也是新時代教育公益合作的起點。在僑聯紐帶作用下,海外華僑華人的善意跨越山海,化作湘西學子書桌上的筆墨、課堂里的書聲,為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相關縣市僑聯、教體局參加調研。
來源:湘西州僑聯
作者:楊霄漢
編輯:聶伊岑
本文為湖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